联系我们
公司名称: 不老神食品集团有限公司
服务热线: 4008260066
联系传真: 0570—3864508
联系地址: 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区曙光路2号
公司网址: Http://www.bulaoshen.com/
电子邮箱: bulaoshenwz@163.com

读取中...

您的当前位置:首页>>
不老的事业•历程(七)—— 金华晚报上的三篇文章
更新时间:2014-2-10 9:48:49  浏览:4890  关闭窗口 打印此页

排队购物,久违了——“不老鸡”现象之一 

    在人们的记忆中,排队购物已显得很遥远,近年来只有购买磁卡等偶尔见到一两次短暂的排队。但最近一个多月以来,在市区每天都能领略到长久排队的“景观”。 
    这一独特的“景观”的营造者竟是来自外地的小小的一只“鸡”! 
    今年6月6日,衢州不老鸡连锁店的经营者郑樟雄携着他那只在衢州风行3年至今不衰的“不老鸡”来到金华,在金华市区兰溪门、四牌楼、五里牌楼开设了3家不老鸡销售店。令人难以置  信的是,从开业之日起,3家店门口天天都出现排队买鸡的“盛况”,尤其是下午下班的时间队伍更长。有的为买到不老鸡,就远远地守在马路旁,拦等不老鸡运货专车,甚至不辞辛劳帮助卸货;有的为争买最后一只不老鸡竟然发生争执…… 
    细心的市民们,不知是否注意到,3家不老鸡店用胶带纸粘住裂纹的玻璃?那都是顾客挤出来的“杰作”。 
    小小的一只“鸡”何以有如此魅力?据郑樟雄介绍,不老鸡制作技术源于清朝顺治年间,时称药鸡,其方剂配以28味中药。在制作过程中不用任何添加剂,连烹饪常用的酱油、黄酒等也不用,全靠中药蒸、煮、烧、烤而成。从选料、宰杀、制作直到分店销售均有严格的卫生管理要求。这一切无不让讲究美味、健身、卫生的现代都市人为之心动。 
    成功的营销离不开成功的策划。不老鸡一开始即投入10多万元,选择《金华晚报》及电视、横幅等广告媒体,运用幽默亲切的广告语言进行宣传,尤其是在《金华晚报》上连续刊出一位金华大嫂托她朋友到衢州买不老鸡的漫画式广告,效果奇佳,使不老鸡在金华一亮相即引来众多市民排队争购,与在衢州时因宣传投入少,推出相当长一段时间后才热销的慢加温情景形成鲜明对照。“广告宣传,做到的是请人来吃,而要请人再吃,就要靠产品本身的品质了。”郑樟雄说。 
    都说目前的市场是买方市场,市场疲软之声不绝于耳,买不老鸡的排队现象,能给有心在市场上占一席之地的生产经营者带来什么样的启示呢?  


“不老鸡”何以改名——“不老鸡”现象之二

    不老鸡在金华市区叫响了牌子。然而,想不到的是,衢州不老鸡金华3家分店的负责人郑樟雄于7月14日在《金华晚报》刊出了“郑重声明”:原“不老鸡”改为“不老神鸡”。 
对此,郑樟雄是满脸“不得已而为之”的无奈。 
    在市区6月6日开张的3家不老鸡店附近,现在冒出了数家“不老鸡店”。有的甚至与原有的不老鸡店紧挨着开。这些后开的“不老鸡店”,在装潢、工作服、价格表等方面与郑樟雄负责经营的3家不老鸡店一模一样,一时使消费者难辨真伪。 
    “其实,到目前为止,我们只开了3家不老鸡店,就是在胜利街与将军路交叉口、兰溪门菜场体育路口、江南下官桥路26号,”郑樟雄说:“根本没有再开过其它分店,也没有委托过任何人经销。而且,不老鸡的发明人郑无法至今也没有把配方传给其他任何人。” 
    那为什么不向工商部门反映情况呢?面对记者的提问,郑樟雄顾虑重重地说:“作为外乡人,我们人生地不熟,不想惹事生非,只想通过自己诚实经营,和气生财。” 
    但令郑樟雄始料不及的是,他的善意沉默并没有“好心得好报”,个别卤味经营者在“借用”其不老鸡牌子的同时,还雇人半夜三更将其在四牌楼的店面玻璃砸碎;少数消费者也因不知内情,指责他们不珍惜自己的牌子,盲目扩大经营。郑樟雄说,这些仿冒者的冲击,对不老鸡产品的声誉和在金华的发展带来无法想象的负作用。 
    据了解,郑樟雄在1995年9月即向国家商标局申请注册“不老鸡”商标,后被国家商标局驳回,原因是山东安丘保健品厂的注册商标“不老神”已用了“不老”两字,属近似商标。为此,他于今年4月花近20万元取得了“不老神”商标所有权,并经国家商标局核准转让注册。 
    面对越来越多的仿冒现象,经不老鸡发明人郑无法授权,郑樟雄不得已作出了将“不老鸡”改名为“不老神鸡”的痛苦抉择。他说:“从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考虑,同时也是为了今后能更好地运用《商标法》等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利益,我们不得已才作出这痛苦的声明。”


闻“鸡”起舞怎么舞?——“不老鸡”现象之三

    一石激起千重浪。最近一段时间,广大市民亲眼目睹了一只小小的外地“鸡”在金华生根、壮大的一幕幕,许多人称奇,许多人闻“鸡”起舞。 
    令人深思的是,金华人该如何闻“鸡”起舞? 
    近些年来,婺城上下时时能听到生意难做、商机难觅的叹苦声。单就卤味行业而言,多年来处于一种缺乏“亮点”、没有新面孔的沉闷局面,似乎已无机可寻,无处见缝插针。衢州不老鸡正是在这种时候“飞”临金华,翩翩起舞,短时间内即形成市民竞相排队争购的“壮观”场面。
    不老鸡在金华成了一只“名鸡”。其经营策略值得金华人学习,金华的卤味业应该与不老鸡一争高下,这是咱们金华人应该思考也是许多金华人正大光明思考的问题。但学什么?怎么争?是学习人家的经营之道、创牌意识、营销经验,还是跟风学样,依样画葫芦、模仿、“借用”人家的装潢、包装、产品名称?可以肯定,大多数金华人的答案是前者,但现实中有少数人用行为给出的答案却是后者。衢州不老鸡连锁店6月6日在金华市区开出3家不老鸡店后,有些人跟着也开出数家“不老鸡店”,无奈之下,不老鸡只好改名不老神鸡;有的见不老鸡店生意红火而眼热心跳,不是用正当的方式与之竞争,而是半夜三更用砖头砸碎不老鸡店的窗玻璃。 
    一位市民读了本报有关报道后在电话中说:金华人就这点出息?这话未免过于偏激。创出了金华火腿、尖峰、佳乐、环球、皇中皇等著名品牌的金华人应该能创出更多、更亮的名牌。但仔细回想一下,近年来在我们身边确实发生了不少类似不老鸡被依样画葫芦的事,有的酒厂因酒标、包装与别人的相似而被送上被告席;有的技术力量雄厚的服装企业多年来只“为他人作嫁”而没有着力去创自己的品牌;有的干脆只靠仿冒别人的品牌生存度日…… 
    市场经济有它的竞争规则和运行方式,市场经济只青睐那些富有创造性、勇于创名牌的商品经营者,那些不求创新,只知一味跟风学样的经营者最终会在市场竞争中败下阵来,被消费者抛弃。任何一个名牌都经历过创牌、立牌、保牌的艰难过程。 
    创品牌难,创出响亮的品牌更难。我们为这只外地来的“鸡”的成功叫好,我们更希望金华本地的“鸡”也能早日一鸣惊人,而这,也正是我们采写这组报道的主旨所在。


(载于1997年7月15-18日《金华晚报》,金华晚报记者朱家华  浙江日报记者严红枫)